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

投資是持續學習的過程,我應該更朝向查理孟格了


巴菲特說投資是個終身不斷學習的過程,我自己的投資想法也不斷在調整。

過去早期比較像是彼得林區,追逐熱門的成長的標的,譬如很久以前的華碩、廣達。

之後變得比較像是費雪,主要投資有競爭力的品牌或財務穩健的公司。

在先前一段時間有些納入葛拉漢的思維,蒐集優質企業組成類似指數的投資。

不過在拜讀許多查理孟格的文章後,再回去看巴菲特之前股東大會的會議紀錄,突然更有感,我的投資方式持續在修正,其中喪失了一些短暫的機會,但也令自己的投資更加放心。





什麼是查理孟格的投資法?

簡單來說就是護城河的深化,有別於一般人所認知的品牌、市佔率,深化的護城河思維是更進一步思考為什麼這家公司有這樣的地位,他的競爭對手在哪裡,什麼能改變他的地位,市場成長空間在哪裡,其他公司能否複製,在客戶心中的地位是否容易動搖或取代,獲利表現如何,經營者的態度跟能力如何。

巴菲特與孟格把這個當成樂趣,當發現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後,只要前面的功課做得越扎實,就越不用擔心市場上漲下跌,或是營收時好時壞。

舉例來說,可口可樂的簡單思維,就是認為產品本身有難以複製的價值,競爭對手難以取代,獲利能力好,具有定價權,此外美國以外的市場還很大,全球經濟狀況越好,他就越有辦法複製這套獲利模式。因此以長期的角度來看,只要這個趨勢與模式沒改變,就不需要對短期業績太過擔心。(當然,也許未來對於健康概念的轉變,會是這套模式的威脅)

另外在BNSF鐵路也一樣,鐵路已經成熟,任何人都無法在複製,而相較於其他運送方式(汽車或飛機),鐵路都具有更低價的永久優勢。隨著經濟成長,以及未來油價的持續短缺,鐵路的重要性就越大。

在Geico保險的優勢則是認為大家都不喜歡買汽車險,但是這又是最必要的,面對一個不喜歡而必要,產品差異又感受不明顯的情況下,價格也許就是最重要的關鍵。

我所講的查理孟格投資法,就是不斷思考企業的位置,有時候不見得是大企業才有優勢,許多小企業在某些環節也許無可取代性還更強。重點就是多發掘這類在營運策略、產品及產業地位都具有利基的好公司。



沒有留言: